2025-03-21来源:本网 【字体:大 中 小】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,也是我馆创建国家二级博物馆的关键一年,我馆将继续以党建促馆建,推动我馆工作提质增效。主要工作计划如下。
一、高站位加强党建工作
认真履行党支部书记“一岗双责”,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,加强党支部政治、思想、组织、作风、纪律建设,深入开展谈心谈话,积极发展新党员。策划开展形式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,努力创建模范单位和“四强”党支部。
二、高质量推进编史工作
完成三卷本文稿的正式出版,策划开展相关宣传工作。筹划启动《广东华侨史》简明本、英文本编辑出版工作。继续出版《广东华侨史文库》丛书,文库丛书出版总量达到50册左右。推动编史成果进入高校教辅课程。依托广东华侨华人研究会继续深入开展广东华侨史研究工作。
三、高标准打造“为民暖侨”工作品牌
1.做好国家二级博物馆自评提升工作。根据定级评估评分细则开展自评,制定2025年度可提升得分点及具体工作计划,建立申评工作重点台账,定期更新得分,优化完善提升举措,争取2027年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。
2.提升陈列展览质量水平。举办“追梦中华 侨光物证”图片展、华侨实业报国展、广东侨刊乡讯历史专题展、华侨华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展等涉侨临时展览。协助有关处室及单位举办展览,引进其他博物馆优秀涉侨展览,推动我馆“家国情怀 跨山越海—广东侨批历史文化展”、华侨实业报国展等原创展览赴外巡展或线上展览。
3.丰富社教研学活动。依托馆内举办的展览,紧扣传统节日、纪念日等时间节点,策划实施社教研学活动。加强对外宣传,做好官微、官网的运营管理,做好新媒体平台的日常更新与维护,提升我馆知名度与影响力。深挖华侨文化元素,开发一批精品文创产品、印章产品。
4.优化志愿服务供给。招募新一批社会志愿者,开展专题培训,有序安排志愿者上岗,提供展览公益讲解、协助开展活动等,推动志愿者服务规范化、制度化、常态化。
5.办好广东省博物馆协会华侨博物馆专委会和广东华侨华人研究会。积极吸收更多省内涉侨博物馆为专委会会员单位和联系单位,壮大专委会力量。进一步完善广东华侨华人研究会架构,吸收基层文博工作者为研究会会员,助力其加强调查研究、拓展业务交流渠道;筹备举办2025年会员大会,编辑出版会刊《华侨与华人》,打造好为我省侨务工作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的智库平台。
6.牵头成立海上丝绸之路涉侨博物馆联盟。出访马来西亚、新加坡,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海上丝绸之路涉侨博物馆联盟成立大会。
7.持续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,支持阳春市博物馆建设。紧紧围绕“文体旅融合帮扶”这个重点帮扶任务,以阳春市博物馆为重点帮扶对象,将“祖国之光—陆海空军备模型展”“侨心传承 大爱无疆—广东侨捐历史专题展”等送至阳春市博物馆和其他县、市(区)巡展,继续帮助阳春市博物馆开发特色文创。
四、高效能开展藏品收藏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
8.完成馆藏藏品账和藏品固定资产财务账核对,彻底摸清馆藏家底,对藏品进行专业保护。
9.开展文物藏品定级。探讨并制定华侨文物藏品认定定级机制,聘请业内专家进行专业指导,分批开展文物藏品定级,出版馆藏精品图录。
10.深化文物研究利用。加强馆藏文物整理研究利用,抓紧整理2023年征集的29346件侨批及文献资料,结合侨批及文献资料整理研究申报相关课题,积极发表学术文章。
五、高品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内部控制管理
11.大力推进馆舍综合改造项目。开展馆舍建筑安全鉴定。推动库房、办公区升级改造,划分功能分区,更新藏品保护设施设备,优化办公环境;增设青少年活动场所和观众休息区,提高社教和公众服务水平。
12.加强财务管理。做好预算安排,严格按照预算支出,督促落实支出进度,为馆领导决策提供财务支持。加强财务审核把关,提高预决算报告、内控报告、内控评价报告、绩效报告和政府财务报告的编制质量和水平,进一步发挥财务管理的核算和监督作用。
13.加强制度建设。针对本馆的管理薄弱环节,建立完善收藏研究、用车租赁、印章管理、档案管理等制度。